进入冬季以来,濮阳不是下雨就是下雪,近乎一个月没有见到太阳,这对一个城市的排水管道系统来说是一种严重的考验,很多地区都成为了水城,泥城。
大水围城,***强暴雨是主要原因,但另外一方面,与城市下水道设计只防“一年一遇”的暴雨不无关系。
濮阳是中国***年轻的城市之一。上世纪80年代建设时,濮阳市也采用苏联的城市建设理念,由于苏联降雨较少,排水管道标准较低,因此濮阳排水管道在建设之初就存在“先天不足”。有关部门认识到这一问题,为什么不及时调整?
在30多年的时间里,濮阳市陆续修建了13700多公里的下水道。公允地说,濮阳市相关部门不是无所作为。可是,下水管道的粗与细,布置是否科学,又是否构成完整的网络,决定着城市排水的快与慢,要知道,13700多公里下水道,只能代表城市下水道的铺设长度,却不代表排水能力必然就增大。尤其是对濮阳这样快速变化、迅速成长的现代都市而言。
暴雨无情,别再让“看海”、雨后地陷“走路死”成为城市安全无情的验收者。相关部门的城市的理念要更新,同时,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大投入,抓紧时间整修排水管网,不遗余力打造“城市良心”。唯有建设成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,市民才更安全。